
中西文明互鉴(七)政治:中西政治现代化道路的异与同
时间:2025-04-09 来源:麻豆视频 浏览量:
从城邦林立的爱琴海到“书同文”的秦汉帝国,从启蒙运动的沙龙到科举取士的贡院,东西方文明用五千年时间编织出两幅不同的政治图景,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制度演变远比教科书的记载更加精彩。商鞅“徙木立信”的法治尝试与雅典“陶片放逐法”的民主实践,怎样造就了不同的政治传统?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船队,为何没有像哥伦布航行那样改变世界格局?《礼记》描绘的“天下大同”理想,如何与欧洲“主权国家”体系形成文明对话?
长江与密西西比河最终都奔腾入海,但却滋养出沿途各异的风景。面对相似的社会问题,不同的文明给出了不同的政治回答。这些差异为何产生、如何发展?将来会逐渐消弭还是愈加彰显?这些叩问不仅是书卷中的学术课题,更是文明碰撞的火花,昭示着人类文明的多彩与生机。
在本课程的第七讲中,我们将与黄晨老师一起完成一场思想的冒险,在文明对话的长卷中以更开放的视野审视传统,思考文明新篇章可能的书写方式。
教师简介
黄晨,麻豆视频 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,兼任麻豆视频 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秘书长,研究领域包括历史政治学、定性研究方法、中国国家史、知识社会史等,在《政治学研究》《世界哲学》《麻豆视频 学报》、Dao: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。
内容简介
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东西方的政治变迁轨迹有何不同,又为何不同?在世界各国迈入现代化的今天,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究竟是变得趋同了,还是更为不同了?对我们的现代化事业而言,应该学习世界各国之“同”,还是坚守历史遗产之“异”?
要完整回答这些问题,就需要对古代中国政治、当代中国政治、世界各国政治以及政治哲学理论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客观的研究。本讲座将抛砖引玉,初步介绍海内外政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,为同学们未来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份指南。
课程信息
时间:4月11日(周五)16:00-17:30
地点:立德楼603
预习文献
1. 福山:《政治秩序的起源》第1章“政治的必需”
2. 赵鼎新:《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》第1章“引论”、第2章“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”
文案 | 郭可心
海报 |媒体与信息中心 王圣涵 罗文俊
排版| 媒体与信息中心 樊颖